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外国语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编制人:杨红? ?? 审核人:黄莺、陈怀志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50201
中文专业名称:英语
英文专业名称:English
学科门类:文学
类别:外国语言文学类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地区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坚持“应用性、地方性、协同化”办学特色,以产出为导向,夯实英语语言核心技能,突出英语师范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英语教师;以实践为抓手,构建起“学、看、训、做、研”五步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业办学与地方教育相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培养政治素养过硬、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具备通识知识、英语知识和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学科从教能力、具备自我反思、创新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中学英语教师,能够在县域及以下中学和教育相关行业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预期经过3-5年基础教育一线工作后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
[目标1]:【师德素养】师德高尚,立德树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融入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认同中学英语教师职业的价值与独特性,以“四有”好老师为职业标杆,秉持关爱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目标2]:【专业能力】学识扎实,能力过硬
具备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与扎实语言基本功,拥有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中学英语教学的知识技能,具备跨学科教育知识,能够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精准把握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编排逻辑以及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熟练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高效完成英语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投身教学研究,通过实践反思与理论探索,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目标3]:【育人能力】以生为本,善于育人
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学生评价以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中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善于将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培养与品德塑造紧密融合。从课程教学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意识地渗透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协同发展,切实达成综合育人目标,助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才。
[目标4]:【发展能力】反思自省,协同提升
明确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能依据自身情况科学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具备较强的自我反思、自主发展与持续发展能力,密切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拥有敏锐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能定期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与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掌握良好的沟通合作技巧,在教学团队中积极交流、共享经验,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善于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保持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相关要求,聚焦学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针对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中学英语教师和教育研究、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层面深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依法执教意识,矢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1 【理想信念】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四有”好老师的职业追求与使命担当。
1.2 【立德树人】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熟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立德树人”的内涵、地位及实施路径,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能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公益宣传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1.3 【师德准则】
自觉遵守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时刻保持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精准把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与要求,严格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依法执教能力,具备敏锐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妥善分析和解决各类道德相关问题,始终坚守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职业操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对英语教师职业满怀热忱,清晰认知其重要意义与价值,秉持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爱心和责任心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成为学生锤炼品格、获取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
衷心热爱教育事业,深刻理解教师工作的丰富内涵与重大价值,对英语教师职业充满积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拥有明确且坚定的从教意愿。具有主动担当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方,为推动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2.2 【关爱学生】
真心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教育实践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需求,积极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助力学生在品格塑造、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和爱国奉献等方面不断进步。
2.3 【自身修养】
塑造健全的人格,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做到仪表端庄整洁、语言规范得体,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
(二)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具备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出色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深入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架构与教学方法,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学英语教学活动。明晰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跨学科意识和素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1 【语言素养】
系统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英语学科的核心知识;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初步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
3.2 【综合知识】
深耕语言学、文学、文化领域,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理论分析语言现象,把握英语文学脉络并具备批判性解读能力,熟知不同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整合拓展专业知识,及时追踪学科前沿动态。敏锐洞察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并将数学、历史、科学等学科知识有效融地入英语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
3.3 【文化意识】
具备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能分辨文化中的各种现象,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灵活、得体地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家国情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积极参与英语演讲赛事、跨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深化语言应用能力,培育文化自信与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与全球视野,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具备英语学科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具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评价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教学基本技能。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展教学设计、高效实施教学过程、精准进行教学评价,具备扎实的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善于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教学认知】
熟知中学英语教学规律、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正确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熟知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能依据教学规律与课程标准,科学分析教学内容与学情,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4.2 【教学实践】
熟知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流程,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策略。能运用信息技术完成英语教学设计、组织高效课堂教学,并通过多元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4.3 【教学研究】
熟悉教育研究基本方法与工具。能针对教学问题开展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撰写教学反思或研究报告,初步具备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班级管理、德育及心理辅导方法,能胜任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
5.1 【德育意识】
掌握中学德育原理、内容与方法,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能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并实施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5.2 【班级管理】
熟悉班级建设策略、教育活动组织流程,掌握家校沟通技巧与校园安全管理规范。能高效组织班级活动,协调家校关系,妥善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5.3 【健康教育】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方法。能通过观察与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理解英语学科育人价值,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并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德育、美育,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1 【德育育人】
熟知中学生身心发展与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并依据育人规律制定全面育人目标,设计育人方案,能全面开展育人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2 【学科育人】
准确理解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挖掘英语课程思政资源,结合课程特点,自然融入思政、德育、美育等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6.3 【活动育人】
理解校园文化内涵与育人理念,掌握班级主题活动设计原则与方法。能策划并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与团队活动,有效引导学生成长。
(四)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专业要求与职业特点,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提升活动。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
7.1 【发展意识】
具有科学的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主动开展自主学习,适应新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以及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7.2 【反思研究】
初步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具有一定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通过参加和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8.1 【沟通交流】
熟练掌握沟通交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具有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在中学教育、英语教学、社会实践等多元环境中,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同行等进行高效沟通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8.2 【合作发展】
深刻理解并高度认同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具备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熟悉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团队协作模式和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活动,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共同解决英语学习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模块的最低毕业学分,获得第二课堂规定的学分,修满体育学分、体质健康达标,并达到其他毕业要求,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相关要求执行。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符合英语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
高级英语I-II、英语演讲与辩论I-II、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概要、西方文明史、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口译、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操。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
教育见习在学生进校后第二、四、六学期分别进行,一次为期一周。学生主要通过观摩课堂教学,班级活动组织等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实习在第七学期开展,学生通过观摩、参与独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研习活动贯穿四年本科学习,通过查阅教育教学论文及案例,开展教育调查小研究,撰写科研小报告、观摩现场教学、参与教研活动、撰写课后反思、撰写毕业论文等系列活动,深度体验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研究实践能力。
七、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关联矩阵(表1)
表1?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
目标1: 师德素养 | 目标2: 专业能力 | 目标3: 育人能力 | 目标4: 发展能力 | |||
(一) 践行师德 |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1.1:理想信念 | ● | |||
毕业要求1.2:立德树人 | ● | |||||
毕业要求1.3:师德准则 | ● | |||||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2.1:职业认同 | ● | ||||
毕业要求2.2:关爱学生 | ● | |||||
毕业要求2.3:自身修养 | ● | |||||
(二) 学会教学 |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 毕业要求3.1:语言素养 | ● | |||
毕业要求3.2:综合知识 | ● | |||||
毕业要求3.3:文化意识 | ● | |||||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4.1:教学认知 | ● | ||||
毕业要求4.2:教学实践 | ● | |||||
毕业要求4.3:教学研究 | ● | |||||
(三) 学会育人 |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5.1:德育意识 | ● | |||
毕业要求5.2:班级管理 | ● | |||||
毕业要求5.3:健康教育 | ● | |||||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6.1:德育育人 | ● | ||||
毕业要求6.2:学科育人 | ● | |||||
毕业要求6.3:活动育人 | ● | |||||
(四) 学会发展 |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 毕业要求7.1:发展意识 | ● | |||
毕业要求7.2:反思研究 | ● | |||||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 毕业要求8.1:沟通交流 | ● | ||||
毕业要求8.2:合作发展 | ● |
八、毕业要求实现矩阵(表2)
表2? 英语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表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H | M | |||||||||||||||||||
形势与政策I-VI | H | H | M | |||||||||||||||||||
军事技能训练 | H | M | ||||||||||||||||||||
军事理论教育 | H | M | M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H | H | M | |||||||||||||||||||
安全教育 | H | M | M | H | ||||||||||||||||||
国家安全教育 | H | M | M | H | ||||||||||||||||||
公共体育与健康教育I-IV | H | H | M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H | M | M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B | M | H | M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H | M | M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H | H | M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M | |||||||||||||||||||
思政实践课 | H | H | M | M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H | H | H | M |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 H | H | M | M | ||||||||||||||||||
劳动教育 | H | L | M | |||||||||||||||||||
通识教育任选课 | H | H | L | |||||||||||||||||||
综合英语I-IV | H | M | M | L | ||||||||||||||||||
英语语法 | H | M | L | |||||||||||||||||||
英语语音 | H | M | L | |||||||||||||||||||
职业生涯规划 | M | H | L | |||||||||||||||||||
英语阅读I-IV | H | M | M | L | ||||||||||||||||||
▲西方文明史 | M | H | L | |||||||||||||||||||
英语写作I-II | H | M | L | M | ||||||||||||||||||
▲英语演讲与辩论I-II | H | M | M | M | ||||||||||||||||||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 | H | M | M | L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L | H | M | |||||||||||||||||||
心理学 | L | H | H | M | ||||||||||||||||||
教育学 | M | H | H | M | L | M | ||||||||||||||||
▲中国文化概要 | M | M | H | L |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 M | H | L | L | ||||||||||||||||||
现代教育技术 | M | L | H | L | ||||||||||||||||||
▲高级英语I-II | H | M | M | L | ||||||||||||||||||
语言学导论 | M | H | L | L | ||||||||||||||||||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L | H | H | M | L | |||||||||||||||||
班主任工作艺术 | M | L | H | H |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 | H | M | H | H | L | |||||||||||||||||
第二外语I-II | H | M | L | |||||||||||||||||||
▲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H | H | M | L | ||||||||||||||||||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 H | M | L | M | L | |||||||||||||||||
跨文化交际 | M | H | M | L | ||||||||||||||||||
英语语言测试 | H | M | M | L | ||||||||||||||||||
凉山教育与文化专题 | H | M | M | M | ||||||||||||||||||
就业指导 | M | H | M | L | ||||||||||||||||||
英国文学史 | H | M | L | |||||||||||||||||||
美国文学史 | H | M | L | |||||||||||||||||||
专业方向选修课 | M | H | M | L | ||||||||||||||||||
英语视听说I-IV | H | M | M | L | ||||||||||||||||||
英语口语I-IV | H | M | M | M | L | |||||||||||||||||
▲口译 | H | M | M | |||||||||||||||||||
三笔字 | L | H | ||||||||||||||||||||
劳动综合实践I-II | M | H | L | |||||||||||||||||||
简笔画 | L | H | M | |||||||||||||||||||
公共艺术教育实践课 | L | M | H | |||||||||||||||||||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 | H | M | M | L | ||||||||||||||||||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操 | H | H | L | L | M | |||||||||||||||||
中小学教师礼仪与课堂用语 | L | H | M | M | ||||||||||||||||||
教育见习及研习I-III | M | H | L | M | L | |||||||||||||||||
试讲试教 | L | H | H | L | M | |||||||||||||||||
教育实习及研习 | H | H | L | H | H | M | M | M | L | M | M | H | H | M | ||||||||
毕业论文(设计) | M | H | M | H | H | L | ||||||||||||||||
第二课堂 | H | M | L | M | H | M | ||||||||||||||||
实现路径 毕业要求 | 一、践行师德 | 二、学会教学 | 三、学会育人 | 四、学会发展 | ||||||||||||||||||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 3.学科素养 | 4.教学能力 | 5.班级指导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8.沟通合作 | |||||||||||||||
1.1 理 想 信 念 | 1.2 立 德 树 人 | 1.3 师 德 准 则 | 2.1 职 业 认 同 | 2.2 关 爱 学 生 | 2.3 自 身 修 养 | 3.1语 言 素 养 | 3.2 综 合 知 识 | 3.3 文 化 意 识 | 4.1教 学 认 知 | 4.2 教 学 实 践 | 4.3 教 学 研 究 | 5.1德 育 意 识 | 5.2 班 级 管 理 | 5.3 健 康 教 育 | 6.1 德育育人 | 6.2 学 科 育 人 | 6.3 活 动 育 人 | 7.1 发 展 意 识 | 7.2 反 思 研 究 | 8.1 沟 通 交 流 | 8.2 合 作 发 展 |
注:根据课程与各项毕业要求关联度的高低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
九、毕业标准(表3)
表3? 英语专业教育模块学分分配及最低毕业要求
第一课堂 | 教学模块 | 各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 最低毕业要求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占总学分 % | 学时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通识教育 | 10.75 | 10.75 | 5.75 | 8.75 | 3.5 | 1.5 | 1 | 0 | 42 | 25.69 | 736+2w | |
学科基础教育 | 6 | 7.5 | 5 | 5 | 0 | 0 | 0 | 0 | 23.5 | 14.37 | 392 | |
专业教育 | 5 | 6 | 13.5 | 14.5 | 17.5 | 20 | 0 | 1 | 77.5 | 47.40 | 1428 | |
实践教育 | 1 | 2 | 0 | 0.5 | 0 | 2.5 | 9.5 | 5 | 20.5 | 12.54 | 108+30w | |
全程总学分 | 22.75 | 26.25 | 24.25 | 28.75 | 21 | 24 | 10.5 | 6 | 163.5 | 100.00 | 2664+32w | |
第二课堂 |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 9学分(最低修读9学分,其中至少有4个板块必须达到1分, 公共艺术实践教育必须修1学分。) | ||||||||||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 | ||||||||||||
人文素质与艺术修养 | ||||||||||||
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 |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 ||||||||||||
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 | ||||||||||||
注:此处的实践教育学分、学时数仅统计实践教育模块课程的学分、学时数。
十、理论教育和实验、实践教育学分分配(表4)
表4? 英语专业理论教育和实验、实践教育学分分配情况
课程属性 | 各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 最低毕业要求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 | 学时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理论教育 | 14.25 | 16.75 | 16.75 | 21.25 | 18 | 19.5 | 1 | 1 | 108.5 | 66.36 | 1756 |
实验、实践教育 | 8.5 | 9.5 | 7.5 | 7.5 | 3 | 4.5 | 9.5 | 5 | 55 | 33.64 | 908+32W |
全程总学分 | 22.75 | 26.25 | 24.25 | 28.75 | 21 | 24 | 10.5 | 6 | 163.5 | 100 | 2664+32w |
十一、教师教育课程及教育实践课程学分设置情况(表5)(仅适用于师范类专业)
表5? 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及教育实践课程学分设置情况
教师教育课程类别 | 各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 | 学时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①学科教育与教学论课程 | 3 | 2 | 2 | 7 | 4.28 | 112 | |||||
②师范技能类课程(包含实践教育模块的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操、教师书写技能、简笔画) | 1 | 2 | 3 | 1.83 | 72 | ||||||
③师德教育类课程 | 3 | 1 | 1.5 | 5.5 | 3.36 | 88 | |||||
④教育信息素养类课程 | 2 | 2 | 1.22 | 36 | |||||||
⑤教育实践类课程 | 2.5 | 0.5 | 3 | 1.83 | 60+1W | ||||||
⑥教师教育其他类课程 | 1.5 | 2 | 3.5 | 2.14 | 56 | ||||||
合?? 计 | 1 | 2 | 3 | 6 | 5 | 6.5 | 0.5 | 0 | 24 | 14.68 | 424+1W |
十二、全学程教学安排进程计划表(表6)
表6 英语专业全学程教学安排进程计划表
通识教育 | 1 | 223011019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2.5 | 40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 | 2230110020 | 形势与政策Ⅰ | 0.25 | 8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3 | 2200120010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2w | 实践必修 | 1 | 考试 | 学工部 | ||||
4 | 2200110010 | 军事理论教育 | 2 | 36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学工部 | ||||
5 | 220011012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教师教育学院 | ||||
6 | 2200110030 | 安全教育 | 1 | 16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保卫处 | ||||
7 | 2080130010 | 公共体育与健康教Ⅰ | 1 | 26 | 理实必修 | 1 | 考试 | 体育学院 | ||||
8 | 2200110160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 | 16 | 理论必修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9 | 2230110600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 2 | 32 | 理论必修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0 | 2080130020 | 公共体育与健康教Ⅱ | 1 | 34 | 理实必修 | 2 | 考试 | 体育学院 | ||||
11 | 22301100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5 | 40 | 理论必修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2 | 2110130040 | 大学计算机基础 B | 1 | 1 | 16 | 24 | 理实必修 | 2 | 考试 | 信息技术学院 | ||
13 | 2200110500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理论必修 | 2 | 考查 | 保卫处(部)、武装部 | ||||
14 | 22301102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5 | 40 | 理论必修 | 3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5 | 2230110040 | 形势与政策Ⅱ | 0.25 | 8 | 理论必修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6 | 2230110060 | 形势与政策Ⅲ | 0.25 | 8 | 理论必修 | 3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7 | 2200110150 | 劳动教育 | 1 | 16 | 理论必修 | 3 | 考试 | 教务处 | ||||
18 | 2080130030 | 公共体育与健康教Ⅲ | 1 | 34 | 理实必修 | 3 | 考试 | 体育学院 | ||||
19 | 2230110080 | 形势与政策Ⅳ | 0.25 | 8 | 理论必修 | 4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0 | 2080130040 | 公共体育与健康教Ⅳ | 1 | 34 | 理实必修 | 4 | 考试 | 体育学院 | ||||
21 | 223011020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理论必修 | 4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2 | 223011022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5 | 40 | 理论必修 | 4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3 | 2230120010 | 思政实践课 | 2 | 36 | 实践必修 | 5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4 | 2230110090 | 形势与政策Ⅴ | 0.5 | 8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5 | 2230110100 | 形势与政策Ⅵ | 0.5 | 8 | 理论必修 | 6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6 | 2200000000 | 通识教育任选课 | 7 | 112 | 理论选修 | 2-7 | 教务处 | 必须在思政“四史”类课程中修读1个学分,必须在美育教育课程中修读1个学分,必须修读体育选项课程1学分。必须修读“人工智能类课程”1个学分。 | ||||
小计:42/736+2W | 33 | 9 | 548 | 188+2W | ||||||||
学科基础教育 | 1 | 2071210001 | 综合英语Ⅰ | 4.5 | 72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 | 2071230005 | 英语语音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3 | 2071210007 | 英语语法 | 1 | 1 | 16 | 24 | 理实必修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4 | 2071210002 | 综合英语Ⅱ | 5.5 | 88 | 理论必修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 | 2071210003 | 综合英语Ⅲ | 5 | 80 | 理论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6 | 2071210004 | 综合英语Ⅳ | 5 | 80 | 理论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小计:23.5/392 | 21.5 | 2 | 344 | 48 | ||||||||
专业教育 | 1 | 2200610010 | 职业生涯规划 | 1 | 16 | 理论必修 | 1 | 考试 | 招就处 | |||
2 | 2071330001 | 英语阅读Ⅰ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3 | 2071020001 | 英语视听说Ⅰ | 1.5 | 36 | 实践必修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4 | 2071020005 | 英语口语Ⅰ | 1 | 24 | 实践必修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 | 2071330002 | 英语阅读Ⅱ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6 | 2200610020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1 | 16 | 理论必修 | 2 | 考试 | 创新创业学院 | ||||
7 | 2071020002 | 英语视听说Ⅱ | 1.5 | 36 | 实践必修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8 | 2071020006 | 英语口语Ⅱ | 1 | 24 | 实践必修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9 | 2071920011 |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 | 1 | 24 | 实践必修 | 2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10 | 2071410001 | ▲西方文明史 | 2 | 32 | 理论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1 | 2071420001 | ▲英语演讲与辩论I | 1 | 24 | 实践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2 | 2071410009 |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 | 1 | 1 | 16 | 24 | 理实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3 | 2071330005 | 英语写作Ⅰ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4 | 2071330003 | 英语阅读Ⅲ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5 | 2071020003 | 英语视听说Ⅲ | 1.5 | 36 | 实践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6 | 2071020007 | 英语口语Ⅲ | 1 | 24 | 实践必修 | 3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7 | 2030910010 | 心理学 | 3 | 48 | 理论必修 | 3 | 考试 | 教师教育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18 | 2071330006 | 英语写作Ⅱ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19 | 2071020004 | 英语视听说Ⅳ | 1.5 | 36 | 实践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0 | 2071020008 | 英语口语Ⅳ | 1 | 24 | 实践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1 | 2071330004 | 英语阅读Ⅳ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2 | 2071420002 | ▲英语演讲与辩论II | 1 | 24 | 实践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3 | 2071410003 | ▲中国文化概要 | 2 | 32 | 理论选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4 | 2030910020 | 教育学 | 3 | 48 | 理论必修 | 4 | 考试 | 教师教育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25 | 2030910040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 1 | 16 | 理论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26 | 2030930010 | 现代教育技术 | 1.5 | 0.5 | 24 | 12 | 理实必修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27 | 2071410004 | ▲高级英语Ⅰ | 4 | 64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8 | 2071410006 | 语言学导论 | 2 | 32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29 | 2071020009 | ▲口译 | 1 | 24 | 实践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30 | 2071310006 | 第二外语(韩语)Ⅰ | 2.5 | 40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二选一 | |||
2071310007 | 第二外语(日语)Ⅰ | 考试 | ||||||||||
31 | 2071810001 | 英国文学史 | 2 | 32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32 | 2071910001 |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33 | 2030910030 | 班主任工作艺术 | 1.5 | 24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34 | 2030910050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 | 1.5 | 24 | 理论必修 | 5 | 考试 | 教师教育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35 | 2071410005 | ▲高级英语Ⅱ | 4 | 64 | 理论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36 | 2071330009 |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 0.5 | 1 | 8 | 24 | 理实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37 | 2071310008 | 第二外语(日语)Ⅱ | 2 | 32 | 理论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二选一 | |||
2071310009 | 第二外语(韩语)Ⅱ | 考试 | ||||||||||
38 | 2071410007 | 跨文化交际 | 1 | 16 | 理论必修 | 6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
39 | 2200810020 | 就业指导 | 0.5 | 8 | 理论必修 | 6 | 考试 | 招就处 | ||||
40 | 2071810002 | 美国文学史 | 2 | 32 | 理论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41 | 2071910004 | ▲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2 | 32 | 理论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42 | 2071310010 | 英语语言测试 | 1 | 16 | 理论必修 | 6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43 | 2071310011 | 凉山教育与文化专题 | 1 | 16 | 理论必修 | 6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44 | 2071920013 | 中小学教师礼仪与课堂用语 | 1 | 24 | 实践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45 | 2071810008 | 英汉语言对比 | 2 | 32 | 理论选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语言学方向(选修) | |||
46 | 2071810009 | 英语词汇学 | 理论选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47 | 2071810010 | 英语文体学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48 | 2071810011 | 应用语言学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49 | 2071810003 | 英语文学作品选读 | 1 | 16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文学方向(选修) | |||
50 | 2071810004 | 英语小说选读(赏析)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1 | 2071810005 | 英语散文选读(赏析)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2 | 2071810006 | 英语戏剧选读(赏析)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3 | 2071810007 | 英语诗歌选读(赏析)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4 | 2071810015 | 商务翻译 | 1 | 16 | 理论选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翻译方向(选修) | |||
55 | 2071810016 | 交替传译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6 | 2071810017 | 科技翻译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7 | 2071810018 | 计算机辅助翻译 | 理论选修 | 8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58 | 2071810022 | 英语报刊阅读 | 1 | 16 | 理论选修 | 5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国别和区域方向(选修) | |||
59 | 2071810020 | 英语国家概况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60 | 2071810021 | 英语国家国别研究 | 理论选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61 | 2071810019 | 国际与区域组织概论 | 理论选修 | 8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62 | 2071810012 | 中外文化比较 | 1 | 16 | 理论选修 | 8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跨文化方向(选修) | |||
63 | 2071810013 | 汉英双语国学经典导读 | 理论选修 | 8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64 | 2071810014 |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 理论选修 | 8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小计:77.5/1428 | 54 | 23.5 | 864 | 564 | ||||||||
实践教育 | 1 | 2071920010 | 三笔字 | 1 | 24 | 实践必修 | 1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2 | 2090020110 | 简笔画 | 1 | 24 | 实践必修 | 2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3 | 2071020013 | 教育见习与研习I | 0.5 | 1w | 实践必修 | 2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
4 | 2200020010 | 劳动综合实践I | 0.5 | 12 | 实践必修 | 2 | 考查 | 教务处 | ||||
5 | 2071020014 | 教育见习与研习II | 0.5 | 1w | 实践必修 | 4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
6 | 2200020020 | 劳动综合实践II | 0.5 | 12 | 实践必修 | 6 | 考查 | 教务处 | ||||
7 | 2071920012 |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操 | 1.5 | 36 | 实践必修 | 6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教师教育类课程 | |||
8 | 2071020015 | 教育见习与研习III | 0.5 | 1w | 实践必修 | 6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
9 | 2071020019 | 试讲试教 | 0.5 | 1W | 实践必修 | 7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新增 | |||
10 | 2011020180 | 教育实习及研习 | 9 | 18w | 实践必修 | 7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
11 | 2200020030 | 毕业论文(设计) | 5 | 8w | 实践必修 | 8 | 考查 | 外国语学院 | ||||
小计:20.5/108+30W | 20.5 | 108+30W | ||||||||||
合计:163.5/2664+32W | ||||||||||||
模块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课程类别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部门 | 备注 |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专业方向课选课说明:文学方向限选5学分,其他方向任选5学分。注:按照模块罗列,模块中按照学期罗列,学期罗列以后可以按照必修选修排列。
十三、换修课程(无)
说明:英语专业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不存在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而不再开设的课程。
十四、修订说明
本培养方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西昌学院202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2023版)》等文件精神,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分析结果,与任课教师、基础教育界专家、用人单位、毕业校友、本专业在校学生等共同研讨、修订,最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025级和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调整对比:
(1)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精神,落实“出口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培养目标。
(2)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精神,按照“一践行三学会”的总体要求修订了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进行了指标点分解。
(3)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体现出了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以及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4)对原方案中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文字表述作出了修订,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度矩阵图的指标点划分有2024版的24个指标点调整为2025版的22个指标点。
(5)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一门实践类必修课程:《试讲试教》(2071020019),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